关于抽筋 几大常见问题汇编(三)

如何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呢

2019-12-20  来自: 东君医药研究院
 

前言:人的老化先从脚开始,却少有人理会脚部发出的信号;大部分的抽筋发生在小腿和脚部,但脚部的问题不仅仅是抽筋,本文列举出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脚部症状,让我们能够更好的预防和及时治疗。不论中医还是西医都一致认为,身体是个整体,力量的传导绝不只是某个局部的问题。一旦离我们最远的脚趾头功能出了问题,因为施力点被迫改变,也会从脚、脚踝、小腿、大腿牵动到腰部,甚至脊椎,久而久之,骨骼结构发生改变,肌肉与筋骨也跟着出问题。以下是脚部经常出现的症状警报,不可轻视。

 

一、脚冰冷

 

■症状:手脚冰冷,尤其晚上,甚至冷到睡不着。

■脚冰冷除了血液循环不好、运动量太少之外,很可能跟其他疾病有关,如糖尿病、动脉栓塞或雷诺氏症(自体免疫疾病,又名硬皮病)的早期征兆,如果经常手脚苍白冰冷,指甲从惨白变成蓝色、紫红色,要特别留意。

 

除此之外,也有可能与自主神经的作用有关。神经系统除了运动神经、感觉神经,还有负责血管收缩扩张、感觉冷热、起鸡皮疙瘩或流汗的自主神经。如果末梢神经特别容易收缩,即使温度相同,易收缩的人手脚也会特别冰冷,女性比例更高,虽然真正的原因还没有找到,但一种猜测是,某些女性的自主神经比较容易敏感。

 

中医上认为脾胃虚寒的人容易手脚冰凉,身体静止(久坐时)、吃素或气血虚弱者更多见。

 

温水泡脚,吃些酒糟龙眼,多运动,效果不错。

 

二、脚抽筋

 

■症状:半夜脚抽筋、脚板痛,很可能缺钙缺磷身体脱水,肌肉拉伤或者白天久坐、姿势不良、静脉曲张,少数和糖尿病、帕金森氏综合症、低血糖、贫血及内分泌异常有关。

 

■临床观察,多数人最常发生的小腿抽筋,脚部抽筋以脚趾抽筋较多,脚板抽筋少见。睡觉时抽筋,疼在脚板,可能白天走路、站立的动作不对;小腿抽筋可能因为温度低或营养不良、过度疲劳导致,当然穿了不合适的鞋,脚趾受压迫拉伤也有关。

 

当脚受外力影响,身体平衡受到威胁,就会强力收缩来保护自己,收缩过头了就抽筋。

 

此外,半夜抽筋也可能是静脉曲张引起的。白天过度疲劳、久站久坐,下肢的静脉血管无法顺利回流到心脏,静脉内有很多代谢产物,这些酸性物质让静脉血管内血氧度降低,变成血液循环不良;这些血液在脚部,会刺激神经,肌肉容易紧绷造成抽筋。我们可以做如下处理:

 

◎1.抽筋时不能硬扳

抽筋时硬扳会带来更大的刺激,让收缩更严重;此时应让身体放松,将脚稍微伸直,足部略往膝盖方向弯,再将脚的大拇趾往膝盖方向轻轻扳动,让小腿肚有被拉直的感觉,如果发作频繁或症状加重,就需要寻找其他病因了。

 

◎2.睡觉时脚稍微垫高

为了协助下肢静脉血顺利流回心脏,减少因静脉曲张引起的抽筋,医生常建议把脚稍微垫高,只要高过心脏即可。白天工作需要久站久坐的人,可穿弹性袜,也能预防小腿静脉曲张的恶化。

 

◎3.补充维生素B、运动饮料、牛奶、小鱼干

平时的补充很重要。如果还抽筋(有些人长骨刺压迫神经也会频繁出现)就应该去照X光片确定病因。

 

◎4.保暖

有时因为温度过低造成的抽筋,冬天晚上和夏天空调或风扇直吹等情况多见,注意保暖,泡热水脚,睡前按摩足部,都有益处。传统药膳四物汤八珍汤,男女都可以吃,但不要依赖药膳治病。

 

三、脚麻

 

■症状:跷二郎腿太久、蹲厕所太久都会脚麻,起来活动一下麻木的感觉就会消失,这是压迫神经炎,但也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到坐骨神经所致。

 

■麻的症状如果经常发生,背后可能隐藏总和复杂病症,千万不能用“血路不通”来看待脚麻。脚麻大致可分为血管(糖尿病、动脉硬化、静脉阻塞)和神经(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障碍)两个方面原因,麻的感觉也不同。

 

不同地方麻代表不同的疾病:

 

◎脚外侧(脚趾头、脚盘边缘)麻痛越严重,同时伴有刺痛烧灼感,可能与糖尿病有关。

◎脚的胀痛感多于麻木感,很可能是深部静脉受阻。

◎如果是带状性的麻,从腰、大腿、小腿到脚都麻,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属于中枢神经障碍的麻。

 

麻的时间长了,不仅是神经组织,肌肉、血管等其他组织也会波及到。曾经有病友晚上醉倒在车里,手臂被头压了一整晚,早晨发现手肿了三倍大,因为缺血时间过久,久了会坏死难以恢复。

 

■经常脚麻要找到根源,是鞋子太硬还是站太久,哪种姿势最常发生脚麻,是弯腰还是后仰,症状持续且严重时,尽快就医。

 

四、无法抬起脚尖

 

■症状:爬楼梯或跨门槛时无法抬起脚尖,易跘倒,或者经常交叉腿坐过久,引起局部进行腓神经压迫症状,导致小腿外侧麻痛,脚掌抬起无力,脚尖无法向上,这是足下垂。症状轻时,走路经常前脚掌着地,容易跘倒。

 

■只要是中枢神经、周围神经或肌肉组织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病变,都可能造成足下垂。但临床常见的是总分或周围神经损伤。其原因很多,神经性(如膝盖外伤、坐骨神经病变、脊髓损伤或运动神经损伤)、肌肉型(直接的肌肉或肌腱损伤)和生理性(前胫肌诱发时间异常)的病变。

 

■为了预防局部急性的足下垂,要避免长期翘二郎腿,现在确诊的足下垂治疗方法,通常要吃类固醇药物、神经保护剂、肌肉松弛剂和维生素B,促进神经肌肉组织的功能恢复,消除麻木感,同时还要进行必要的踝部背曲肌肉群的训练。

 

五、走路时脚痛

 

■症状:走路时脚痛,有些人在脚跟,有些在脚底,有时候早晨起床或休息一周开始最痛,甚至走一步痛一步。

 

■脚跟痛和脚底痛是不同的。脚跟痛最常见的是足底筋膜炎。脚跟有块脂肪垫,随着年纪增长,脂肪垫萎缩,走路时脂肪垫被挤压到两侧,相对中间会变薄,脚跟着地时就会痛越走越痛。

 

如果刚起床脚踩地,一阵刺痛,走一走就好,这是因为腰髋关节不在适当位置,尤其刚起床时髋骨仍维持歪斜的角度,活动身体以后髋骨与腰椎的距离也跟着改变了。

 

除此之外,还有鸡眼、疣或者角质增生等原因。

 

有些老年人关节退化,走久了下肢关节或小腿和足底痛,尤其是更年期女性,容易脚底痛或全身酸痛,是否和雌激素的分泌有直接关系,医生们仍在进行评估。

 

■几种小的缓解方法:

◎1.经常张开或转动脚趾

多做强化足底肌肉柔软度和强度的运动,多伸展、转动脚趾,选择合适的鞋子,如果鞋子太硬,摩擦也会痛,不适合脚型的鞋子,穿久了脚会变形易酸痛。

◎2.找出自己的脚型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是扁平足或者高足弓,经常买错鞋,有些人足部已经变形了,例如有拇趾外翻还常常穿高跟鞋,这样会加速外翻的角度,角度越变越大,增加摩擦,发炎红肿,时间长了长鸡眼,跟严重的会挤压到旁边的脚趾。

有拇趾外翻的人经常会腰背酸痛或者膝盖痛,通常足弓塌陷的人容易拇指外翻,因为脚长期受力不均衡,身体为了走路会代偿性地改变骨头结构,腰骨或膝盖骨慢慢歪斜,从髋骨、膝盖髌骨到小腿、脚踝,一连串的影响,结构就会出问题。

很多人以为扁平足只是脚底平而已。观察脚底时,脚趾与脚跟正中的脚掌宽度应该处于脚掌真实宽度的三分之一,如果超过三分之二以上,表明足弓太低了,再大就是扁平足;但是如果小于三分之一,表明足弓太高了,不论扁平足还是高足弓,因为长期受力不均匀,容易得足底筋膜炎。

另外,观察鞋底磨损程度可知自己最常受力的位置,正常鞋底的磨损是从外侧偏后,鞋底前部应该是均匀磨损,如果鞋跟磨损严重偏某一侧,或者鞋底前面大拇趾位置很完整,第二趾位置磨损严重,或者新鞋没多久就严重变形,都可能跟走路习惯及脚变形有关。

 

六、脚指甲轻微塌陷

 

■症状:当指甲两端翘起,很想汤匙般中央轻微凹陷,就是匙状甲。

 

■有些正在学走路的小孩会有匙状甲,多出现在大拇趾,这属于暂时现象,如果成人有匙状甲,最常见的原因是缺铁性贫血,女性更容易发生。但不表示每个有匙状甲的人都贫血。

 

■如果你有匙状甲,首先要确定是否有缺铁性贫血,如果没有,就一定要减少外部刺激,不要过度清洁指甲,避免直接使用清洁剂或消毒水。

 

七、脚趾甲发黄变厚

 

■症状:脚趾甲变色(黄、灰、咖啡色)或呈粉状,变形增厚,这可能是灰指甲或干廯症。

 

■灰指甲的治疗方法除了口服抗霉菌药(约吃3个月),也可以使用外用的抗霉菌药膏(每天涂抹一次)或抗霉菌油(每周涂抹一次),耐心治疗,毕竟指甲的吸收较慢(两周大约生长1毫米),治疗3到6个月才能看到效果。

 

■如果指甲变色,不要自行服药,虽然灰指甲很常见,但并不表示指甲颜色变深就是灰指甲。有的病友指甲发黑,自己判断是灰指甲,自行服药,吃了3个月没有好转,只好就医,结果检查后竟然是黑色素瘤。东方人的黑色素瘤特别常见于肢体末梢,如脚底或脚趾,容易误以为是痣,虽然大多数属于良性的黑色素增生,但也绝不能忽视。

 

外观不规则、颜色不均匀是两大观察点,脚底或趾甲如果出现这种不规则的黑色病灶,不管是平的还是鼓起的,或者破皮后无法愈合的伤口,都要尽早去检查。

 

如果脚趾发黄变厚,也可能是发炎性干廯症,多因为干廯侵犯到趾甲,甚至出现甲床分离(趾甲和趾甲下面的肉出现分离),甲床分离现象除了和霉菌感染有关,部分也跟甲状腺疾病有关。

 

八、脚脱皮脱屑

 

■症状:冬天到了,脚开始脱皮脱屑,很可能是只是太干燥,但要当心香港脚或汗疹。

 

■脚脱皮脱屑可能是霉菌感染(俗称香港脚),趾缝会痒疼、起水泡,严重的会糜烂,需要涂抹抗霉菌药,即使外观已经好了,还要再涂抹一周左右,疗程才算结束。

 

脚脱皮脱屑的第三种可能是汗疹(类似湿疹的一种),这是一种皮肤的发炎而不是病毒感染,不完全跟流汗有关,有时压力过大也会如此,有些人脚底会起小水泡,很痒,千万不可挤压以免细菌感染。正确的做法是口服抗组胺药并配合外用类固醇膏药。特别提醒,糖尿病患者脚部有感染,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引发并发症,如蜂窝性组织炎。

 

九、脚趾关节痛

 

■症状:脚踝、脚趾或关节经常疼痛,有可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或痛风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需要合并其他症状例如指头关节变形或身体其他关节的痛、发热,而不只有脚趾关节痛,至于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就像骨头粒的粉,外科手术时可看到如石灰水般流出。

 

如果是因为走路太多,脚趾过度使用或者是滑液太多导致发炎,就是滑膜炎。

 

十、骨头持续作响

 

■症状:早上起床时肩膀或脚关节卡卡作响,老人们常形容骨头快散了,这是老化的症状,退行性改变。

 

■老人们常说:筋出槽骨错缝,筋跑了不在该在的位置时,活动身体时关节就卡卡作响,便是骨头没有在正确的位置上。例如我们操作电脑久了,刚开始不会痛,后来就肩膀疼痛,这是长期力量使用不正确(我们经常忘记正确的坐姿)使得骨骼结构改变,导致肌肉不断耗损,当肌肉组织开始无力,骨头和骨头之间的缝隙变窄,活动时就容易摩擦到,筋骨容易偏离,自然摩擦作响。尤其是年龄增大以后,肌肉力量下降,骨和骨之间的空间本来就缩小了。

 

■年龄增长的退化防范:

◎1.多运动

多运动让肌肉更有力量,游泳是非常好的全肌肉训练,简单的瑜伽也有助于伸展全身筋骨。

◎2.不要熬夜

◎3.西医通常的做法是使用玻尿酸或服用葡萄糖胺,来增加骨关节滑液,但体质差异使有些人没有效果。

◎4.中医的通常方法是滋阴,通常建议吃山药、木耳、秋葵、芋头、纳豆、海带等食物食补。

 

附:美国足踝骨科医学会(AOFAS)指出,有以下症状必须治疗:

 

□脚持续疼痛超过72小时;

□腿或脚肿胀超过24小时;

□运动或走路时,脚明显增加疼痛;

□休息时或脚抬高,依然疼痛;

□脚出现任何感染;

□脚的敏感度降低时;

□脚出现水泡或溃疡,自己没有感觉或不清楚何时受伤时;

 

 

  • 回到首页>>

  • 进入运动饮食频道>>

  • 东君医药研究院

    预约咨询: 0736-7800008   手机: 13397366111

    微信: yyyjycom 

    微信公众号: www-yyyjy-com

    QQ: 2600338

    地址:常德市武陵区洞庭大道、光荣路口,水榭花城北城5栋1单元26楼2602。

    CopyRight ? 版权所有:东君医药研究院  技术支持:网盟IT
    网站地图


    扫一扫加入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