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忍痛当美德,非常不人道

2020-04-15  来自: 东君医药研究院
 

  前言:疼痛,是一种最常见的症状,60%以上的病人是因为疼痛去医院的,其中至少有30%的人有慢性疼痛,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这个比例在不断增加。那么疼痛真的仅仅是一种症状吗?到底该怎样对待疼痛呢?

你永远不知道别人有多疼

  在我们的病友当中,有人描述疼痛说:你们想象不到,我现在连眉毛骨都疼……;

  再有,2017年陕西省一位孕妇因为人受不了分娩的疼痛,跳楼自杀了,这是疼痛带来的悲剧。

  二战期间,美国军医亨利•比彻(详见文末附)在前线抢救伤员。前线伤员多数是严重的外伤,比如弹片打穿了胸膛、大腿骨折、大面积烧伤,甚至颅骨粉碎;医生一般在明确了损伤原因之后,会立刻给伤员注射吗啡,否则,这些伤员可能会被疼死。但是,令比彻医生没想到的是,当他准备给这些伤员注射吗啡时,大部分伤员会说,我不疼,别给我打针。他们的伤情明明非常严重,为什么他们的真实感受和我们认为他们应该有的反应相差那么大呢?

  这是因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对疼痛的体验是不同的。尽管受伤是客观的,但是疼痛程度却是主观感受。疼痛和体温、血压、脉搏都不一样,并没有一种测量疼痛的客观手段,那医生如何判断别人有多疼呢?

  据说,墨西哥的惠乔尔人(Huichol)认为生产之苦应该男女共担,所以产妇生产的时候,她的手里会抓着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头绑在丈夫的睾丸上,每疼一次,产妇就用力拽这根绳子,这样丈夫不仅能判断妻子的疼痛程度,还能做到共情。但用这种方法表达疼痛,既不科学也不安全,更无法量化程度。

  医生们则通过疼痛标尺判断病人疼痛的程度。标尺上用0~10分表示疼痛的级别,最左侧代表一点都不疼痛,最右侧代表疼得无法忍受。医生让病人自己选择疼痛级别,但这种方法也只是相对准确,难以获得复杂性和特异性的疼痛感受。

  而关于疼痛,医院有句话:病人说疼就是疼,病人说多疼,就有多疼。

疼痛有明确的神经传导路径

  虽然疼痛是一种主观体验,但是疼痛的存在也有客观基础,研究表明,痛觉的产生有明确的神经传导路径。

  首先,各种损伤会刺激人体组织释放致痛物质,即导致疼痛产生的化学物质;接下来,这种化学物质会转化为生物电信号,由神经通过脊髓传给大脑。大脑经过快速、复杂的分析和整合,最终形成疼痛的感觉。所以,这个通路上的任何一个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痛觉。

  前文提到的二战伤员受到严重创伤时却不觉得疼,这是极端场景下才有的极端情况。因为战争让士兵高度紧张,人体分泌的大量激素会作用于痛觉神经传道通路中大脑分析和整合的环节,抑制痛觉。另外,在战场上,能感觉到疼痛,说明人还活着,所以伤员即使受伤也会感到喜悦。大脑因为喜悦释放出的快乐物质,同样也会抑制痛觉。

  比如,经常会有糖尿病人被暖水袋烫伤,这是因为糖尿病损害了病人的末梢神经,痛觉神经的通路受到了影响,导致痛觉减弱,病人感受不到暖水袋给皮肤带来的真实伤害,也就不知道躲避,于是就被烫伤了。

  疼痛是症状,它是对我们的提醒,是对我们的一种保护,让我们躲避损伤,而没有痛觉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看,有痛觉是件幸福的事。

慢性疼痛,也是病

  尼采说过:疾病损害人的肌体,疼痛摧毁人的灵魂。在医生看来,疼痛不仅能摧毁人的灵魂,疼久了,也会给身体带来巨大的伤害。

  医学上把持续时间大于一个月的疼痛成为慢性疼痛。急性疼痛通常容易找到原发病,但是很多慢性疼痛都找不到病因,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病。

  首先,持续的疼痛会影响人的生存质量。身体的多个系统,比如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都会因为疼痛相继出现功能紊乱。其次,持续的疼痛会严重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病人会出现自卑、绝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尤其是癌症引起的疼痛,很多病人会因此自杀甚至作出危害社会的事情。

  疼久了,神经系统还会发生病理性重构,也就是说,疼痛使痛觉通路产生异常,导致疼痛的感觉错乱,病人没被刺激就会疼。比如,有些长期腿疼的人,神经通路会发生病理性重构,截肢以后,病人仍然会感到腿疼。我们把这种现象成为幻肢痛,也就是幻想出来的疼。

疼痛,永远不需要忍受

  怎么科学地对待疼痛呢?对此医生有两个建议:

1、改变观念

  很多人认为有了病就应该疼痛,或者如果身体部位疼痛,就一定要找到与疼痛相关的病,等病好了,疼痛也就消失了,所以有了所谓的“病痛”。从古到今,我们都是把病和疼痛联系在一起的,但是有些病不会让人感到疼痛,有些疼痛虽然是由病导致的,却已经无法通过治疗疾病消除了,尤其是癌症。有的病人,在癌症晚期并且全身扩散的时候,说生不如死,希望医生让他赶紧死。这个时候,止疼就成了最重要的治疗目的。现在,疼痛,已经成了继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之后的第5个生命体征。

  还有一种常见的错误观念认为,用止疼药会上瘾,所以强忍疼痛。关于这种成瘾性,人们最担心的就是吗啡类药物。其实,吗啡是镇痛治疗中最经典的强阿片类止痛药,是癌症中毒疼痛的镇痛一线用药,是重度癌痛治疗的金标准,也是癌症患者术后镇痛的常用药。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疼痛缓解机构宣布,吗啡消耗量可作为评价一个国家癌痛控制状况的重要指标。

  有研究显示,在11822例至少接受一种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中,只有4例出现精神依赖。这说明这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成瘾风险十分小。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强调:对于医疗上需要使用吗啡的病人,应该满足。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但吗啡类镇痛药物的用量不到美国的1/10。在这一点上,我国远远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忍痛似乎是一种英雄行为,比如家喻户晓的关公刮骨疗伤的故事,比如认为认为女人生产的时候疼是理所应当的。在中国,无痛分娩率不到10%,而这一数字在美国是85%,在英国是90%,显然,我们对疼痛的认知应该改变。

第二,科学治疗疼痛

  当然,治疗疼痛的前提必须是确诊。在确诊之前,盲目使用止疼药可能会掩盖病情。一旦明确病情之后,所有的疼痛都不需要忍,免除疼痛是人类的基本权利。国际疼痛学会把每年10月的第三个周一定位“世界镇痛日”,就是为了唤起全世界的人对止痛的重视。

  止痛不只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关怀,更是一门专业学科。这个学科专门研究疼痛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科学止痛的方法,旨在用药物、手术等有效方法去除大部分的疼痛。

  疼痛控制得好可以延长病人的生命,改善生存质量,把忍痛当作美德,非常不科学更不人道。

  附:H.K.Beecher医生,是一个二战战场麻醉师,在攻占意大利南部海滩的战斗中,镇痛剂很快用完,当伤病嚎叫着要镇痛剂时,万般无奈的护士告诉他现在给他注射的是强力镇痛剂,但实际注射的是盐水。让Beecher震惊的是,注射盐水后,伤兵居然真的停止了哀嚎,疼痛止住了。对这一情形印象深刻的Beecher医生战后回到美国哈佛,开始了一系列新的测试药物疗效的实验。1955年,他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发表了著名的论文“The Powerful Placebo”(强力安慰剂),描述了数十个常规药物的效果其实来自安慰剂效应。他第一次指出吃药这个动作本身就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只有强于安慰剂的药物作用才能认定为有效药物。此后临床试验中,与安慰剂组对照成为开发新药物或者疗效的不二法则。

 

 

 

  • 回到首页>>

  • 进入推荐阅读频道>>

  • 东君医药研究院

    预约咨询: 0736-7800008   手机: 13397366111

    微信: yyyjycom 

    微信公众号: www-yyyjy-com

    QQ: 2600338

    地址:常德市武陵区洞庭大道、光荣路口,水榭花城北城5栋1单元26楼2602。

    CopyRight ? 版权所有:东君医药研究院  技术支持:网盟IT
    网站地图


    扫一扫加入服务号